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三国之我是反贼

第308章 废立天子

金秋九月。

玄晔携万年公主登上了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。

山巅有石坛,相传轩辕黄帝于此告天,遂感九天玄女、西王母降授《九鼎神丹经》《阴符策》,遂乃克伏蚩尤之党,自此天坛之始也,故称天坛山。

王屋山号为道家十大洞天之首,山上有阳台宫,宫中有若干道士在此修行。

此刻,玄晔正漫步于三清殿前。

玄晔好奇道:“服丹成仙之说,道长以为然否?”

谢稚坚一甩防尘,微笑着反问道:“将军也想成仙?”

玄晔没有否认:“世人谁不想长生不老,只是你我皆是肉体凡胎,如何能够超脱生死?”

“天无绝人之路,办法并非没有。”谢稚坚平静道。

“服用仙丹?”玄晔哂笑道:“凡尘世间,何来仙草仙果仙物,如何炼得仙丹,自欺欺人罢了。”

“将军年纪轻轻,便身居高位,果然心思通透。然而,成仙之路,非一途也。”

“哪一途?”

“修心修道,感悟天地造化,精神超脱肉体,羽化而登仙也。”

“道长见过有凡人成仙的?”

“虽未亲眼经过,延年益寿的,却也不乏其人。”

“……”

出了三清殿,他们来到玉皇阁。

三重檐阁式的玉皇阁,有凌空欲飞的飘逸之势。

几十对石刻柱子,上面浮刻有翻滚的云龙、朝风的百鸟、闹梅的喜鹊、牧羊的苏武,过海的八仙、战蚩尤的黄帝等,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。

一种玄奥的缥缈之感,立刻袭上了玄晔的心头。

“道长修行几年了?”

“贫道今年四十有六,学道在这王屋山中,积三十余载了。”

这时,一个小道士跑了过来,告知了一个惊悚的消息:“伯道真人和道恭真人,共合神丹,先后服之而亡了!”

“嗯???”

玄晔一时间,被震惊地目瞪口呆,真是来得早,不如来得巧,竟然赶上了这等妙事。

谢稚坚也有些慌了,快步赶去。

他们来到毛伯道和刘道恭的道场,那是一株七叶菩提树,树围近一丈,高五六丈,吸收日月之精华,一副要成精的样子。

毛伯道和刘道恭,就坐在菩提树下的蒲团上,七窍流血,死状极惨!

玄晔好奇的拿起他们服剩下的丹药,用匕首剖开,放在鼻子下闻了闻,有一股浓郁的重金属味道;

他又丧心病狂地用舌尖舔了一下,又苦又涩,还有点烧心,类似于尝火药的感觉。

他连忙吐出来又漱了口:“吃这玩意儿能成仙?扯蛋吧,脑子抽抽了,是怕死得不够快吗?”

谢稚坚不知想到了什么,身体不停地哆嗦。

这时,谢稚坚的师弟张兆期也来了。

接下来,他们二人商议了如何处理二位师傅的身后事,以及谁继任道宫宫主的问题。

发生了这样的事,玄晔和万年不想留在这里给人添麻烦,只得告辞下山。

傍晚时分,他们回到了山脚下,那里有一株千年银杏树,也叫白果树,数围三丈,高十几丈,落叶纷纷,遮天蔽地。

玄晔牵着万年的手,任凭金黄的银杏叶飘落到他们身上、发上,脚踩着厚厚的树叶,格外柔软舒心。

树下有长年涓涓细流的“不老泉”,久旱不竭,清凉宜人。

玄晔深情地望着万年公主,轻轻吟诵道:“万年琼液凝冰魄,千岁金枝绾月弦。尘寰惯觅飞升法,一笑拈花今世缘。”

他不求长生,只求与她这一世的缘分。

万年公主心中美的一塌糊涂,不吝送上香唇:“今生有幸与君伴,百劫修来共烛光。若问三生石上诺,星河为契月为章。”

看着这对情人的狗血画面,赵云礼貌地避过头去,郭嘉在使劲地啄着酒葫芦,赵信在戳树上的蚂蚁,阎志哈喇子溜了三丈长,然后被孙仁一巴掌拍到地上!

是日,夜宿邵亭。

翌日一早,天气稍晴,拔营向西,不久进驻东垣县城。

……

张辽在历山道旁的石头上蹭了蹭脚上的泥,看了一眼旁边的庙宇,继续前进。

历山位于中条山脉的东段,地处东垣与绛邑之间,是南缓北陡的单面山,以陡峻的高山和较平缓的低山丘陵为主。

因舜帝在此耕作而得名“历山”,主峰舜王坪,山顶有舜王庙,脚建有巫公父子庙,并有墓碑。

山势崎岖,阴雨不停,道路难行,他们艰难地下了山道,就进入了黎霞谷。

他们沿着涑水向西,走了数里,一座城邑当道而立,名为周阳邑。

周阳邑不是很大,但历史悠久,南临涑水,北倚山原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

他们从河内郡过来,翻越了王屋山、中条山,只要过了周阳邑,便是一马平川。

春秋时期,翟人伐晋,便是走的这条道。

天色渐晚,张辽率军在城外扎营,前出的斥候回报:董卓的女婿牛辅,正驻军安邑。

一山不容二虎,除非一公一母。

安邑乃河东郡治,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酣睡?

那就要把牛辅赶出去。

但人家麾下有一万步骑大军,俱是来自西凉的百战老卒,而张辽只有三千人,还全是步兵,拿什么赶?

打不过,那就只能讲道理了。

……

大汉帝都洛阳,应该是全天下最讲道理的地方。

董卓就很讲道理,他终究是把司空刘弘罢免了,理由是老天爷一直下雨,这个理由不可谓不充分。

从六月到九月,整整下了三个月的雨,这是谁的错?按照天人感应和往常的惯例,这就是三公的错!

然后,董将军摇身一变,成了董司空。

紧接着,董卓又提出了一项爆炸性的提议——他要效仿伊尹、霍光,更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!

理由是:刘辩生性暗弱,不配当皇帝。

真实的原因,当然是为了名正言顺地窃取最高权柄。

刘辩在位,内有何太后垂帘听政,外有太傅袁隗录尚书事把持朝政,朝中的三公九卿都各有其位,董卓只能罢免一人,才能安插一人进去,权柄太小,效率太慢。

只有另立天子,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权利洗牌,一次性空出来大把位置,拿来给自己人或者拉拢别人,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团。

正所谓,一朝天子一朝臣。

百僚大会,董卓乃奋首而言曰:“大者天地,其次君臣,所以为政。皇帝暗弱,不可以奉宗庙,为天下主。今欲依伊尹、霍光故事,更立陈留王,何如?”

不待群臣开口,董卓威胁道:“昔霍光定策,延年按剑。有敢沮大议,皆以军法从之。”

面对大殿内外环绕,虎视眈眈的西凉勇士,面对董王**裸的威胁之词,公卿以下皆惴惴不安,莫敢言之,不敢同意,也不敢反对。

“不反对,那便是同意了。”

董胖子很满意,当即要拍板。

“且慢!”

这时,尚书卢植迈步出列,反对道:“昔太甲既立不明,伊尹放之桐宫。昌邑王立二十七日,罪过千余,故霍光废之。今上富于春秋,行无失德,非前事之比也。”

紧接着,孔融也跑出来,输出了一波嘲讽:“人有少智,大或痴,亦知复何如,为当且尔。”

孔融不愧是孔圣人的子孙,骂人的话,听着也十分文雅。

他意思是,但凡是个智力正常的人,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行废立之事,你要想清楚后果,现在停下还来得及。

孔融指着董卓的鼻子,骂他是“痴儿”,趁机刷走了一波流量!

有卢植和孔融在前面做挡箭牌,要死先死他们俩,朝中有些大臣或是良心未泯,或是看不惯董卓的做派,或是假做忠臣,或是为了反对而反对,纷纷出言附和。

董卓大怒,看了看卢植的铁脖子和孔融头顶上的孔氏光环,感觉不太好杀,又有群臣响应,众怒难犯,便宣布散朝。

董卓知道,是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。

这件事,必须要经过袁隗这只老狐狸首肯,其次有必要试探一下年轻一辈的士人领—袖袁绍的态度。

主意已定,董卓便在司空府,宴请袁绍。

袁绍也抱着侥幸心理,最后看看董卓还有没有救,所以并未推辞。

酒过三巡,董卓试探道:“天下之主,宜得贤明,陈留王似可,今当立之。”

袁绍直言不讳道:“今上年幼,未有不善宣于天下。若公违礼任情,废嫡立庶,恐众议未安。”

董卓耐心解释道:“皇帝冲闇,非万乘之主,卿不见灵帝乎?念此令人愤毒!陈留王犹胜,今欲立之。”

袁绍还是不同意:“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,恩泽深渥,兆民戴之来久。废立之事,董公少言!”

董卓这个暴脾气,当即就火了,案剑吆道:“竖子敢然,少跟我拽文嚼字,扯那些没用的!天下之事,岂不决我?我欲为之,谁敢不从!”

袁绍何曾受过这样的羞辱,也差点没忍住,但也知道,这时候不宜与董魔头硬杠,便假意退让道:“此国之大事,请出与太傅议之。”

言毕,袁绍长揖而去。

明日,董卓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。

袁绍没来,袁隗没来,卢植也不在。

一个是无能为力,一个是默许了,一个是进不来!(董卓故意使坏)

董卓知道,事成了。

于是,他当众威逼何太后,要她下诏,废掉少帝刘辩。

董卓大义凛然:“太后逼迫永乐太后,令以忧死,逆妇姑之礼,无孝顺之节。天子幼质,软弱不君,皇帝在丧,无人子之心,昔伊尹放太甲,霍光废昌邑,着在典籍,佥以为善。今太后宜如太甲,皇帝宜如昌邑。陈留王仁孝,宜即尊皇祚。”

在汉灵帝长达两个月的丧期,刘辩确实很少去守灵,没有孝心,不像个人子。

何太后这些日子,早就见识过董卓的手段了,特别是一想起昨晚的那些事情,她双腿就发颤,哪里还敢反对。

她遂以皇太后的身份下诏,废刘辩为弘农王,立陈留王刘协为帝,大赦天下,改昭宁年号为永汉!

诏曰:“孝灵皇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,早弃臣子。皇帝承绍,海内侧望,而帝天姿轻佻,威仪不恪,在丧慢惰,衰如故焉;凶德既彰,淫秽发闻,损辱神器,忝污宗庙。皇太后教无母仪,统政荒乱。永乐太后暴崩,觽论惑焉。三纲之道,天地之纪,而乃有阙,罪之大者。”

“陈留王协,圣德伟茂,规矩邈然,丰下兑上,有尧图之表;居丧哀戚,言不及邪,岐嶷之性,有周成之懿。休声美称,天下所闻,宜承洪业,为万世统,可以承宗庙。废皇帝为弘农王。皇太后还政,迁居永安宫。”

读册毕,尚书丁宫曰:“天祸汉室,丧乱弘多。昔祭仲废忽立突,春秋大其权。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,诚合天人,请称万岁。”

于是,董卓把刘协扶上皇帝位子,又亲自把刘辩拉下陛阶,北面跪拜称臣。

何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,好不容易才登上了天子的宝座,这才过了几个月,如今却又跪在刘协的面前称臣,连自己也被赶出了北宫。这一切,太过魔幻、戏剧,不觉悲从中来,涕泗横流。

兔死狐悲,群臣含悲,莫敢言也。

董卓因为拥立天子有功,迁太尉,领前将军事,加节传斧钺、虎贲,封郿侯。(迁前太尉刘虞为大司马)

袁绍心灰意冷,弃官走冀州。

卢植告老还乡了。

孔融被董卓找个借口,打发他去遍地叛贼的青州,担任北海国相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